查看原文
其他

人文西藏:打阿嘎,一场艺术化的诗意劳作

拉萨别处 藏二代 2022-06-22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t0184nv2s2m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

在西藏,只要有劳动就会有歌声 ,这种诗意般的劳作总会让我们反省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、对待劳动的态度。今天,勇哥就带领大家一同去建房现场感受一下藏族人民劳动中的快乐吧。有了诗意的劳作,才会有诗意的栖居。先看几段视频,能够更直观地感受什么是“打阿嘎”。


阿嘎不是石头,

阿嘎不是泥土,

阿嘎是大地的精华……

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n01581qziwq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

寺院屋顶,一群戴着头巾、系着氆氇,手拿木夯的藏族妇女,她们唱着歌,按照一定的规律前后左右移动着步伐,同时用手中的木夯敲打着脚下的碎石和泥土。


歌声悠扬,舞步欢快。


她们并不是在进行歌舞表演,而是在把屋顶夯实——打阿嘎。这种快乐中的劳作风情万种,美不胜收。


打阿嘎是西藏盖房子的传统工艺,是屋顶和屋内地面的修筑方法,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。它是将碎石、泥土和水混合后铺在地面或屋顶,再以人工反复夯打形成的。这种方法做好的地面或是屋顶有大理石般的效果,平整光滑、结实耐磨。

 

 然而这么枯燥的劳作,却被藏族同胞以一种歌舞的形式表现出来,的确是藏族人民乐观向上精神的一种体现。他们把歌舞融入到劳动中,既干了活又娱乐了身心,这种诗意般的劳作令所有的看客不得不反省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、对待劳动的态度。



把打阿嘎上升到艺术高度来赞美,成为近年来许多艺术家和驴友们乐此不疲的话题。单从它的歌舞形式来看,歌词稍显简单,大致以反映生活场景和赞美劳动为主,它的旋律相对固定,节奏也以2/4拍为主。这种节奏和旋律,有别于西藏传统的长调,完全是为了在劳动时能有打夯时的匀均速度而自然产生的。打阿嘎时的舞蹈也并不复杂,大致分为踏步、旋转、前后移动等几个样式。


打阿嘎从劳动上升到艺术的高度,再通过这种艺术形式把阿嘎带到世界,近年来掀起的一股“原生态”艺术热功不可没。打阿嘎如今已走上了艺术的宝殿,西藏军区文工团的编剧达娃拉姆,无数次利用节假日到农牧民家中,和他们一起打阿嘎,一起唱一起跳,和他们一起拿起木棍,感受每一个动作的韵律,在生活中提炼了艺术。在去年的一次全国性文艺汇演中,她创作了舞蹈《阿嘎飞歌》获得了极大的成功。


 打阿嘎在旧西藏时只有贵族家和寺庙盖房子和维修时才可以用的,如今已成为寻常百姓日常劳作中的一种常态。45岁的藏族妇女琼达是娘热乡的村民,她说,现在很多村民盖房子都用打阿嘎这种方式盖房顶,只要别人请她去作工,她都欣然接受,她觉得打阿嘎在劳动中挣了钱,也在劳动中获得了快乐。



而最让琼达难以忘怀的是,当年中央电视台《正大综艺》走进西藏栏目拍摄了一段藏族妇女在大昭寺金顶打阿嘎的画面,在这5分钟的节目中,她还和王雪纯共用了一根本夯。


就是那一次的亮相,让打阿嘎通过电视走出西藏,走向了全国。


 



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a012575796b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







 



   









 


 



 



 




 






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